教务处教学创新网站-jxcx
 首页  创新活动  教师风采  创新心得  学院动态  通知公告  政策文件  借鉴资料 
  借鉴资料
 
 借鉴资料 
  借鉴资料
首页 > 借鉴资料 > 借鉴资料 > 正文
 

“四新”强势来袭!高校应该如何打破专业藩篱?

2019-08-24  Click:[]

对接新兴产业,培养新型人才是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的驱动力,也是长远目标。学校如何打破专业藩篱,在教学活动中融入不同学科特色?本文以克拉克大学和瓦格纳学院为例,介绍两所学校的具体做法。这对相关高校管理者有借鉴的作用。


2019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提出深入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进一步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


为此,教育部将从2019年至2021年,分三年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和新文科建设。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上发言说道,新工科是主动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先手棋”;新医科是构筑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础;新农科要服务百姓的幸福生活,提供生态成长力;新文科要着眼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必须强化创新精神,大力发展‘四新’。”


从各地高校或研讨会制定的“四新”建设理念来看,突破学科屏障,推动学科融合、专业融合育人是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和新文科建设的共通之处。例如:


天津大学“新工科建设天大方案”提出,要建设开放和跨界融合的中国特色新文理教育与多学科交叉工程教育,形成高度关联、贯通融合、持续创新的新工科教育体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新农科背景下,提出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和新材料技术改造和提升农科专业,推动农业与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深度融合,同时,面向未来农业,改革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为学生构建交叉融合、复合贯通的新农科知识体系。


在新文科的建设上,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童文胜在接受《光明日报》采访时直言,“传统文科重视专业培养,专业划分明显,学科建设任务清晰,但是人才培养难以博通,容易形成专业壁垒,制约人才全面发展。”


陕西师范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曹胜高也说道,新文科是对传统文科的提升,试图打破专业壁垒和学科障碍,以广博的学术视角、开阔的问题意识和深厚的学术积累为基础,将为学生提供更契合现代社会需求的素养训练。


2018年,教育部提出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大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推动形成覆盖全部学科门类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专业集群。


可以知道,国内正在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不过,突破专业界限为学生提供多学科融合的新教育,这一理念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绝非易事,国外一些大学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为学生提供了多学科知识交错纵横的课程和学习活动等,或许能为我国高校“四新”建设提供参考。


跨学院的教师社区


克拉克大学实践问题课程集合了不同学科的教师共同参与。诚然,召集同一学院不同课程的授课教师共同设计综合性教学活动并不罕见,但不同学院的教师携手合作,设计学科跨度更大的综合课程并不容易。克拉克大学LEEP计划的工作组对此深有感触。


最初,LEEP工作组依靠学校现有机构,例如本科生学术委员会、教学卓越中心等,召集不同学科教师探究跨学科的教学方法,但实际效果并不如意。于是工作组决定成立专门的教师学习社区,围绕学科融合从更大程度上推进相关课程和学习项目的开展。


首先,LEEP工作组组建了有效教学活动教师团体作为学习社区核心团队,由12名来自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这些成员组织了每月一次、长达一学期的教师沙龙,面向全校教师开放,以公开透明地采纳广大教师的意见,确定教师一致认同的LEEP计划的发展前景和目标,以及不断优化综合性课程和学习活动的实施方案。


随着沙龙活动的不断推进,LEEP工作组逐渐意识到,不同学院教师组成的学习社区在突破教师团体间的壁垒上有已有部门无法比拟的优势。核心小组成员加深了对专业领域外课程特点的了解,并意识到在学科融合的过程中,包括教师、行政人员和其他职工都需要投身其中,不断学习学科融合涉及的理念与方法。


随后,LEEP工作组成立了两个教师学习社区,每个学习社区由5至10人组成,包括一名LEEP工作组的学术负责人、教师和其他职工。教师学习社区围绕若干专业探索学科融合课程和教学活动的具体设计与实施方法,一个学习社区着眼于生物学、经济学、音乐和荧幕研究四个专业的融合,另一个则探究如何连接计算机科学、文化研究与交流、英语和管理学等专业的特点。


结合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教师,同时借助前期学习社区核心团队积累的大量经验,学习社区能够游刃有余地与所关注的专业合作,一方面设计跨专业的综合性课程和教学活动,一方面帮助专业所在学院或所属的学习项目制定发展计划,以满足LEEP工作组重新制定的本科生学习目标。这一发展计划的制定出于三方面考虑:


※学生在“定位”“成长与探索”“展示”三个阶段的预期目标;


※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效果需要的基础课程和高影响力学习活动;


※学习成果的评价方式。


除了面向专业外,LEEP工作组还专门成立了针对大一学习经历的教师学习社区,思索如何设计大一学习项目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同时将这些学习项目与学生的专业课程相融合。尽管三个学习社区的工作相对独立,但LEEP工作组仍然要求相互间安排固定的合作时间,特别是针对大一学习经历的学习社区与其他两个学习社区的相互配合,能更好地融合大一学习经历与专业知识。


层层递进的融合式教学活动


与克拉克大学一样,瓦格纳学院在开展学科融合上也充分调动了教师的领导才能,同样成立了学习社区。不过,克拉克大学创建的是教师学习社区,聚集不同学科教师共同研究并制定跨专业课程和教学活动,瓦格纳学院创建的则是学科融合式的学生学习社区,学生在校期间一共参加三次学习社区,分别在大一、大二或大三以及大四学年,层次清晰。


每个阶段的学习社区由一个教师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实施指南检查授课教师制定的学习成果并评估达成情况,同时在校内分享优秀案例等。授课教师由不同学科的若干教师组成,如若出现教学目标达成度不高等问题,教师领导小组会优先介入,与相关授课教师进行接触,力争解决问题而不是将问题反映到学校管理部门。


瓦格纳学院大一的学习社区由两名不同学科的教师带领学生完成三门课程的学习,其中两门是通识教育课程,另一门称为反思指导课程,每门课程的学生人数在12至14人之间,这些学生共同完成三门课程的学习。


同时,这三门课程会以统一的主题进行整合,结合课堂教学和实地实践教学,以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线教学来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研究能力等。实地实践的时间在30小时以上,形式为服务性学习、野外考察或在某个机构进行研究。


例如,一个由人类学教师和生物学教师合作的大一学习社区会带领学生研究当地某所中小学的膳食计划,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后,为该所学校出具更为合理的膳食计划。此外,学生在课堂上甚至在住宿区还会学习时间管理等实用技巧,“帮助新生适应校园生活,了解未来数年的学习情况是大一学习社区的重要功能。”学校综合性学习部门负责人萨拉·斯科特副教授说道。


大二和大三学生会参加中级学习社区,同样由两名不同学科的教授负责授课,同时学生也来自不同专业,教学形式还是从实际问题出发,结合课堂教学和实地实践。“通过中级学习社区的学习,学生可以切身体会两个专业是如何深入合作解决现实问题的,同时锻炼学生在此过程中与其他专业人士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斯科特说。


大四学习社区则完全为学生即将踏入的职场领域做铺垫,由院系自行设计内容,通常包括一门综合性专业课程、100小时以上的职业实践体验。其中,综合性专业课程融会贯通了学生所学专业的所有课程知识,类似于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撰写,学生需要通过写作和口头表达两种形式描述自己的课程完成情况。


除此之外,学校还安排了校友会、职业发展论坛等项目,帮助学生掌握未来职场和生活的必备技能。“学生竞争力的增强不是朝夕之功,这种层层递进、形式又较为一致的学习社区为学生在求学期间的能力培养提供了保障。”主管国际化、多文化事务和校园生活的副校长鲁塔·戈登这样评价学校学习社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