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教学创新网站-jxcx
 首页  创新活动  教师风采  创新心得  学院动态  通知公告  政策文件  借鉴资料 
  创新心得
 
 创新心得 
  创新心得
首页 > 创新心得 > 创新心得 > 正文
 

【刘芳】实施“项目制”“案例式”教学 提升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质量

2018-12-21 法学院 刘芳 Click:[]

社会工作专业是一个应用型、实务型较强的专业,我们培养出的人才应该是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熟练掌握社会工作服务流程并能在实际中很好地完成社会工作服务的人才,因此,我们的专业教育也应该是一种“成品式”教育。近几年,我在社会工作教育教学中,以社会工作机构为平台,以项目制社会服务为基础,逐步在教学改革、课程设计、学生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探索了一些经验,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一、积极推动“项目制+行动反思”课程教学改革

在社会工作专业培养方案中,有11门实务类课程,每门课程针对一个特定的工作领域和服务对象,如老年人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等。目前实务类课程仍然局限在教室内授课,教学方法也仍局限于传统的授课方法,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社会工作方法并不能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每门实务课程之间是割裂的,彼此之间没有交集,学生学完课程后,不能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的总体网络。因此我在教学中一直在思考,在一门实务课程中学到的服务理念和方法、技能,是否可以运用到其他工作领域或服务对象身上?各门实务课程应如何分类排序?各门实务课程与其他理论型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有何关系?

基于上述思考,我带领社会工作教学与研究中心的教师申报了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社会工作专业实务类课程“项目制+行动反思”教学与实践研究》,希望通过“项目制”教学解决实务类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我所主张的“项目制+行动反思”教学形式,是将课程分成三段,即“理论授课-实务授课-理论授课”,学生先在课堂上进行理论学习,而后通过一段时间的社工实践,再返回课堂对理论学习和前期实践经验进行反思。其中,实践环节完全依托于真实的社工服务项目而展开。当然,这样的教学改革对教师的实务能力、对支撑课程的项目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近几年,我院社会工作的专业教师领办了专业的社会工作机构,我也是其中领办者之一,承接了很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教师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在实践、督导、创新创业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为“项目制+行动反思”教学形式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这一形式在推动“所学即所用”“实务反哺理论”方面具有积极的教学效果,也能够增强学生专业意识和专业认同度,形成师生共促、共融、共研的教学氛围。

二、将项目和案例有机融入课程设计

借助于近几年我做过的大量社工服务项目,在《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评估》《心理健康与心理治疗》等课程中,我非常注重将项目和案例有机融入教学环节设计中,通过项目和案例把知识点串联起来。《社会心理学》中有一章内容是“态度及其改变”,如何让学生真正了解态度的重要性?如何让学生理解“态度劝说的模式”,并能在实际中熟练运用?我引入了一个我曾经做过的“独居老人安全网项目”。其中的一个独居老人个案,癌症晚期,非常凄凉。造成她所处境遇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她对人对事的认知和态度有问题。改变她的认知恰好与本章改变态度的学习高度融合。因此,在课程设计上,我将对这位老人的服务过程和本章的态度改变模式的讲解有机融合,结合服务流程,对态度劝说模式的每个要素进行细解。再比如,“亲社会行为”是《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亲社会行为是一种与社会工作职业高度相关的行为,在讲到“移情能力”这部分知识环节,首先让学生思考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哪些环节与移情能力的关系密切。然后在案例分析的带动下,将移情能力的讲解融入到社会工作的职业培养中关于“和服务对象建立关系”的环节上来,学生的专业价值、专业伦理和职业能力都可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得到提升。同时,基于近几年我做过的服务项目,取得了一些科研立项,我在课堂中也将这些基于实践的理论思考与学生们进行分享,使学生能够获得在社会工作应用领域最前沿、最急需解决问题的一些信息。项目制和案例的带动,丰富了理论教学的内容,使理论教学更有生命力、说服力、更接地气。同时,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对社会工作服务也有了直观的认识,其热爱本职、服务社会、理解他人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社会心理学》作为社会工作专业主干课程的支撑作用也体现出来了。

三、以“专创案例”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来说,毕业后创立自己的社工机构(民办非企业性质)开展社工服务是一条很好的创业之路,这也是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专创”教育的特色。2005级社会工作本科生李敏同学从南京师大研究生毕业后创办了“南京你我他社会工作服务中心”,2013级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贺斌毕业后就创办了“烟台市众益社区建设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2016级社会工作在校生战立金和同学一起创办了“烟台市毓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各自都取得了一些成绩。因此我在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中也非常注重用这些优秀案例来激发学生的专业认同和创业意识。我担任班主任的2014级社会工作本科班2018年获得了“山东省红旗团支部”称号,这是鲁东大学唯一一个获此荣誉的班级,其中一个重要的评选指标就是有无同学参与省级以上创新创业比赛并获奖。我班的范文倩同学依托社工机构参与并汇报的项目荣获了大学生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省赛金奖,范文倩同学也因此获得了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其他也有多名同学参与挑战杯获得省级以上荣誉。在2018级社会工作本科班的班级管理中,我也非常重视从大一开始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在新生的专创教育中,我先后邀请了毕业生中优秀的创业代表李敏、刘超、贺斌为新生做了系列讲座。同时在班委成员中特设了一个社会工作实践团团长的职务,通过带领他们参与实践来逐步培养他们创新创业意识,培育创新创业项目。

在课堂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将创新创业意识渗透在课程中。比如,在讲到“社会惰化”这一部分内容时,在教学设计中采用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的方式,由学生在课下自由组成社会工作创业团队来展现这部分内容。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自主研究的形式,决定以机构年度总结大会的形式,由各部门主管分别发言、理事长总结发言来分析员工工作懈怠的表现和原因,以及提出解决社会惰化的措施。这个知识点的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不仅能够充分理解社会惰化的社会心理现象,而且一定程度上体验了做社工机构理事长、部门主管的创业角色。而我作为教师在其中只是一个引导者、分析者、补充者。

四、借助项目制服务带领学生服务地方、参与创新创业与志愿者大赛

烟台的社会工作起步晚,在全省经济发达城市中处于落后地位。近几年,我们几位老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广泛参与到政府和社会急需的社会服务项目和社区治理项目中来,为政府部门出谋划策,为社区服务和建设贡献自己的专业力量。2017年由我负责和汇报的《翡翠社区独居老人安全网项目》获得山东省首届社区社会工作大赛金奖,当时初赛全省有300多个项目,决赛有80多个项目,我们的项目是五个金奖项目之一。需要指出的是,其他四个金奖项目全部是省会、东道主济南,而济南是比烟台早大概十年就开始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运作的城市。这个金奖项目对烟台跻身省内社会工作发展前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鲁东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树立了良好的对外形象。此外,我负责的福山区回里镇社区治理项目的经验在2017年烟台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会议上做了典型发言,被《中国民政》杂志全文报道,服务的片区受到中组部的关注,也成为省市各级领导观摩的示范点。

在服务地方的过程中,借助于社工机构和项目制服务,学生的专业实践、毕业实习也有了专业的平台。学生们在督导老师的带领下,知道了什么是项目,做项目的流程是怎样的,社工的工作都应从哪些方面展开,档案该如何整理,新闻稿该如何写,项目的预算和经费使用是怎样的。学生不仅获得了实践经验,也得到了勤工助学的机会。去年我班有一位女生,贵州老家,家中经济条件不好,不打算考研,自己主动提出想在大四一年中在我创办的社工机构里兼职工作。机构每月给她发放两千多块的劳务,一年下来,学生不仅能够自己解决生活费,更重要的是通过专业实训,其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都得到了极大提高。

同时,我还借项目制服务带领学生参与各种创新创业和志愿者大赛。近年来,我作为指导老师,带领学生两次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大赛省赛二等奖,两个项目获得烟台市青年志愿者大赛金奖,一项获山东省青年志愿者大赛铜奖,这些成绩的取得,基本都是得益于我跟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素材。学生获奖后也有很高的成就感,参与实践也有更高的积极性。

五、项目制实践教学对学生考研的积极影响

我担任班主任的2014级社会工作本科班,2018年考研上线率53.4%,录取率44.4%,是社会工作专业历年考研率最高的一届。其中,项目制教学实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首先在报考专业的选择上,往届同学报考专业多数是社会学专业,而2014级同学中有一半以上报考专业是社会工作,其中在被录取的24名同学中,有11名同学是社会工作专业,占全部录取专业的45.8%,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社会工作专业培养过程的认可;其次是对考研复试的帮助。社会工作研究生是专业硕士学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非常高。在被录取的同学中得到的反馈信息是,在复试中,他们所回答的关于社会工作实践的一些问题,都是实实在在做过的事情,而且讲得比较专业,给面试老师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学以致用”“教学相长”,我认为这应该是高校应用型专业教师的教育理念。近几年,我依托社会服务项目,将“项目制”“案例式”教育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创新创业教育等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效,这也是今后我将继续砥砺前行,不断探索的教育教学领域。